茶文化世界特产网

世界特产网
汇集全国旅游信息,旅游景点大全,旅游百科知识

茯苓饼

介绍:茯苓饼,又名茯苓夹饼,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。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,中间夹有用蜂蜜、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,其形如满月,薄如纸,白如雪,珍美甘香,风味独特。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,早在800年前的南宋《儒门事亲》中就有...

介绍:

  茯苓饼,又名茯苓夹饼,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。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,中间夹有用蜂蜜、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,其形如满月,薄如纸,白如雪,珍美甘香,风味独特。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,早在800年前的南宋《儒门事亲》中就有记载:茯苓四两,白面二两,水调作饼,以黄蜡煎熟。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美味。到了清初,有人提出糕贵乎松,饼利于薄的倡导,于是,后来的饼就愈加薄。 由于滋补性强加上慈禧爱吃,所以身价百倍。凡到北京的外地人,大都要到王府井买几盒带回去,以馈赠亲友。

1食品介绍

  茯苓夹饼,又名茯苓饼,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,此饼当推稻香春最好。用高级淀粉烙制的外皮,其薄如纸,其白似雪,夹心则甄选多种果仁,辅以桂花、蜂蜜、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粉,甜香味美,入口即化,清爽可口。且价格低廉,可作为常常食用的保健食品。现在,北京已有多处生产茯苓夹饼。茯苓饼的名字是由于饼皮非常像国药中的云茯苓片。故称 茯苓饼 。

2分类

  1.28g传统型茯苓夹饼:由茯苓、核桃、芝麻、蜂蜜等制成,具备补脑、健脑的效果。

  2.12g儿童型茯苓夹饼:由茯苓和桃、杏、可可、橘子、荔枝、菠萝等水果制成。其突出特征是果味浓郁,营养丰富,低糖且不蛀牙。

  3.18g果仁型茯苓夹饼:在传统型茯苓夹饼基础上,加入杏仁、核桃、花生、松仁等各种果仁制成,保留了果仁特有些营养和风味。

  4.10g营养型茯苓夹饼:在传统型茯苓夹饼基础上,加入在蔬菜营养价值排名前十位的胡萝卜、南瓜、芋头、山药、西红柿等制成,是繁忙工作中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最佳选择商品。

3营养价值

  茯苓饼成分有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,中间夹有用蜂蜜、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,其形如满月,薄如纸,白如雪,珍美甘香,风味独特。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,早在800年前的南宋《儒门事亲》中就有记载:茯苓四两,白面二两,水调作饼,以黄蜡煎熟。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美味。到了清初,有人提出糕贵乎松,饼利于薄的倡导,于是,后来的饼就愈加薄。 由于滋补性强加上慈禧爱吃,所以身价百倍。凡到北京的外地人,大都要到王府井买几盒带回去,以馈赠亲友。

4生产制作

  (1 200只成品) 皮精白面粉1.25公斤淀粉5公斤 /其中馅料:绵白糖18.75公斤核桃18.75公斤蜂蜜9.25公斤桂花1.25公斤

  专用工具

  特制茯苓饼烘模一副,即两块圆形铁片,一端有绞链相连,另一端装有钳柄,模直径为13厘米,模内刻有凹形花纹。

  做法

1.制饼皮:将面粉与淀粉调成糊,稠度比豆浆稍浓点。同时将烘模放在炉上烧热,里面抹点油,用匙勺入面糊少许,立刻将模具合拢数秒钟,将面糊压成薄圆片,然后开启模具,取出已烘熟的饼皮。

2.制馅:将蜂蜜与砂糖放在锅里熬溶,并使其蒸发一些水分,增加粘度,然后将切细的核桃仁及桂花放入糖中拌匀即成。

3.成型:取馅40克放在已摊平的饼皮上,在馅料上再覆盖一张皮子即成。成品皮薄如纸,且以馅为主。

需要注意的地方 烘饼皮要快,不可以烘焦,要维持雪白色泽,馅不可铺得太满,需留出1厘米左右侧缘。

5食用指南

  可常常食用。

  茯苓性味甘平,健脾、利食,吃茯苓饼能够帮助提升食欲、促进消化。适应爱挑食的儿童、体质虚弱的老人。茯苓可以止泻,常常拉稀的人可以适当食用。

  食用忌讳

  现在市面上的茯苓饼里添加了蜂蜜、白砂糖等材料,含糖量较高,故糖尿病病人忌食

6主要效果

  茯苓是一种无色、无味的中草药材,具备养颜,美容、滋补的效果。茯苓夹饼用茯苓配以各种鲜水果、果仁、饴糖等加工而成,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,天然、绿色、营养、健康,是保健佳品。#p#分页标题#e#

  茯苓夹饼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,营养丰富,口味鲜美,具备滋养肝肾,补气润肠之效果,长期食用,可增强体力,养颜护肤。

  据了解慈禧太后活到74岁与她长期食用药膳有直接的关系。在已公布的13个慈禧补益方中,茯苓饼的用法频率最高。慈禧太后为了养生延年,采纳了太医的进言,命御膳房用精白面和茯苓粉制成茯苓饼进食,并常以此赏赐大臣。因茯苓饼既有清香之味,又有祛病延年的效果,故成为清王朝宫廷里的名点。小小圆饼竟这样神奇,到底饼中的茯苓有什么好处?原来茯苓是山区产的多孔菌。人吃了有安神、益脾、利水、渗湿诸功能。治脾虚、失眠、心悸、水肿更佳,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最好。这么说来,老佛爷慈禧太后的喜食是不无道理的。

7饮食文化

  历史悠久

  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,早在800年前的南宋 《儒门事亲》 中就有记载:茯苓四两,白面二两,水调作饼,以黄蜡煎熟。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美味。待到了清初,有人提出糕贵乎松,饼利于薄的倡导,于是,后来的饼就愈加薄。清朝中期,大家加了甜馅,用两张饼合起来,中间夹以核桃仁、松子仁、瓜子仁等香料和蜂蜜,名曰封糕。形状象满月,白似雪,薄如纸,珍美甘香,风味独特。

  乾隆时山东孔繁台家制的饼薄若蝉翼,柔腻绝伦。还有秦人制小锡罐装饼30张,叫做西饼也是非常薄的。继而,大家又不满足于其淡而无味,随后便加了用多种果仁、桂花和蜂蜜调制的甜馅,即用两张饼合起来,中间夹馅的茯苓饼。这种茯苓既桂香浓郁,又营养丰富,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补之功。

  相传,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,不思饮食,厨师们绞尽脑汁,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,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,味甘性平,且有益脾安神、利水渗湿的效果。于是,以松仁、桃仁、桂花、蜜糖为主要材料,配以适当茯苓粉,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,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。慈禧吃后,非常认可。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。因此,茯苓饼愈加身价百倍,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。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,成为京华风味小吃。

  进步近况

  茯苓夹饼在解放前只不过东安市场的一些小摊贩经营,数目极少。解放后,政府统一管理,使很多风味食品得到了恢复进步。如今北京的茯苓饼,就是继承了由清宫御膳房流传下来的传统制法,并经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而制作出来的。那每张极薄的饼皮,宛如馅料的包装纸,且饼皮外表的模印图案明确,精美别致,更富有艺术性。因而,以其质佳味美,驰名全国。

  慈禧与茯苓饼

  慈禧为何晚年特别爱吃茯苓饼呢?传闻北京城外的香山有个法海寺。早年寺内的老方丈素有老寿星之称。多少年来到此进香的人,就听说老方丈已九十九岁了。若问他到底几岁,他连自己也说不清了。但老方丈精神特好,天天除去坐禅、练功,就是上山采药。他除去吃松子,便是吃自己亲手烙的不知名的小圆饼儿。

  这一年,慈禧在香山行宫养病,眼看自己年龄大了,目前又得了时常犯的心疼病,使她日夜烦忧,生怕自己活不成了。御医看她的病,并没多大起色。有人劝她向法海寺老方丈求医,或许有好方法。慈禧哪肯放手老佛爷架子!还是叫人用轿子将老方丈抬进了香山行宫。慈禧还算客气,先让左右善待了客人,老方丈才向太后进献自己亲手制作的圆饼数枚,让她服用。方丈走后,慈禧连吃三枚,便觉精神清爽很多。三天过后,心疼病一扫而光。这个时候,她才感觉小圆饼必有奥妙。要不,老方丈为什么这样高寿?自己又何以药到病除呢?于是在心中盘算着:应该躬身下问,自己亲访老方丈才是。一来略表谢意,二来假如探个长寿之方,岂不更好?次日清晨,慈禧只带一二随从来到了法海寺。一进庙门,但闻奇香冲鼻而来。她也不让随从声张,径自走向方丈禅房。这才发现老方丈正在烙制自己前日吃过的小圆饼呢。见太后驾临,方丈急忙迎接。慈禧好生慰问一番,适才请教此物底细。老方丈说:生活在世不求仙,五谷百草保平安。此饼乃是老衲所采茯苓所制,名曰茯苓饼,有养生健身奇效。说着说着,他又取来自己采集之物给太后观看。太后连声称赞,并熟记在心。慈禧回京之后,把御医和御膳房名厨叫来,这样这般一说,限令他们试制茯苓饼。时隔不久,精美饼食即奉献于太后面前了。御医研讨后的做法,被载入太医院仙方册中。御膳房制作茯苓饼的名厨也得到了重赏。据一些在慈禧太后身边服侍多年的人回忆说,老佛爷自从常常进食茯苓饼后,还真的返老还童了。她不只极少犯心疼病,而且头发也由白变黑了。#p#分页标题#e#

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世界特产网 » 茯苓饼